1、. 20世纪50年代:(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将彼此独立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起来,完成了数据通信技术与计算机通信网络的研究,为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做好了技术准备,奠定了理论基础。
2、网络雏形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构成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称为第一代计算机网络。网络初级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主机互联,多个独立的主计算机通过线路互联构成计算机网络,无网络操作系统,只是通信网。60年代后期,ARPANET网出现,称为第二代计算机网络。
3、这就是Internet的开端——四所大学被ARPA提供的分组交换网络连接起来。如果任何一个连线失败,信息仍能由其它网络。链路传输,这满足了发展计算机网络的最初要求,即经得住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实际上可能是自然灾害或战争的打击后,信息传输能够迅速恢复。
4、计算机网络发展,是先有因特网,后有万维网。至于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雏形是万维网还是因特网,恐怕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5、年,美国在其北部和加拿大境内建立了一个地面防空系统,简称赛其(SAGE)系统。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计算机与通信设备结合起来,是计算机网络的雏形。赛其系统还不能算是真正的计算机网络,因为由通信线路所连接的,一端是计算机,另一端只是个数据输入输出设备,或称终端设备。
作为美苏冷战的产物,Internet在1969年诞生,其核心是ARPANET的分组交换技术。1972年,电子邮件、FTP和Telnet的加入为信息交流提供了新途径。1973年的国际计算机通信会议和TCP/IP协议的制定,奠定了互联网的基础。80年代,NSFNet的扩展促进了全美教育资源的共享,互联网逐渐成为全球交流的桥梁。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计算机网络向综合化高速化发展,同时出现了多媒体智能化网络,发展到现在,已经是第四代了。局域网技术发展成熟。第四代计算机网络就是以千兆位传输速率为主的多媒体智能化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运作依赖于两种关键模型:OSI的七层模型和TCP/IP的四层模型。OSI模型涵盖了物理层传输信号的透明性,到应用层提供服务的全局视角,每一层都专注于特定任务。
第三,互联互通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的第三代计算机网络是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并遵循国际标准的开放式和标准化的网络。第四,高速网络技术阶段。
纵观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4个阶段:第一代:远程终端连接,时间:20世纪60年代早期,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主机是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终端(键盘和显示器) 分布在各处并与主机相连,用户通过本地的终端使用远程的主机。只提供终端 和主机之间的通信,子网之间无法通信。
遵循国际标准化协议的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发展的第三阶段是加速体系结构与协议国际标准化的研究与应用。20世纪70年代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的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了一个专门机构,研究和制定网络通信标准,以实现网络体系结构的国际标准化。
1、传感技术 传感技术同计算机技术与通信一起被称为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从物联网角度看,传感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作为第二届杭州物联网暨传感技术应用高峰论坛,推进我国传感器产业化快速发展。
2、当前使用广泛、最有发展前景的网络新技术:新一代因特网、IPv宽带移动因特网、宽带接入新技术、10吉比特以太网、宽带智能网、网格计算、网络存储、无线自组织网络、无线Mesh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家庭网络、智能代理、移动代理、全光网络、智能光网络、自动交换光网络、主动网络、下一代网络和软交换等。
3、物联网技术(IoT)是当下热门的技术之一,它将我们生活中的各个物品、设备、汽车、家居等联网起来,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通过物联网技术,我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等设备进行监控和控制。物联网将推动智能家居、健康监测、智慧城市等新兴领域的发展。
解析: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是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它们分别完成对被测量的信息提取、信息传输及信息处理。
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是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B项微电子技术为基础。
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根据查询百度题库显示,构成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是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被定义为音讯、消息、通讯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
网络雏形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构成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称为第一代计算机网络。(2)网络初级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主机互联,多个独立的主计算机通过线路互联构成计算机网络,无网络操作系统,只是通信网。
计算机网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ARPANET时期(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 ARPANET是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于1969年创建的一种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开端。在这个阶段,计算机网络还只是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之间的专用网络,用于实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和资源共享。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可分为四个主要阶段: 网络雏形阶段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的计算机网络以单台计算机为中心,通过远程联机系统实现多台设备间的通信。这些早期的网络被称为第一代计算机网络。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 第一阶段: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理论准备阶段 。
2、第一阶段: 20世纪60年代末到20世纪70年代初为计算机网络发展的萌芽阶段。其主要特征是:为了增加系统的计算能力和资源共享,把小型计算机连成实验性的网络。第一个远程分组交换网叫ARPANET,是由美国国防部于1969年建成的,第一次实现了由通信网络和资源网络复合构成计算机网络系统。
3、早期阶段(1960年代至1980年代):这个阶段主要是计算机网络的萌芽期,以实验性质为主。最著名的是1969年建立的ARPANET,它是第一个使用分组交换技术的网络,由美国国防部资助。网络主要用于军事和科研领域,网络规模较小,连接的是大型计算机和终端设备。
4、分组交换网的诞生: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若干台计算机相互连接成一个系统,即利用通信线路将多台计算机连接起来,实现了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这是计算机网络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以分组交换网为中心的网络阶段。